在制药行业,冷冻干燥剂的清洗是不允许的。因为冷冻干燥机的污染会浪费能源和资源,更糟糕的是无菌产品会引起健康和安全问题,损害企业的声誉和顾客的信心。
在冷冻干燥机的清洗验证过程中,活性药物成分(API)、赋形剂和清洁剂的微量残留浓度的检测和量化,是与冷冻干燥药品相关的最大的成本之一。
冷冻干燥机的清洗验证是一个非常“费力”的过程,如果再加上生产设备的空闲时间成本,这两个因素共同构成了药品生产成本中很高的一部分。
在检验指南中,FDA明确说明了冻干机清洁验证的期望。为达到上述期望,可以采用多种不同的清洁验证和/或确认方法,这些方法是基于有效、经济有效和实用的方法。
先来了解制药工业中与产品相关的三个“表面”定义:
产品直接接触:制造品(或属于最终产品的次级品)直接接触残留物质和污染物的可能性很高。
非直接的产品接触:它非常接近开放式产品,并有可能通过载体(操作器或气流)将残留物和污染物转移至产品。
无产品接触:不直接接触成品,也不接近开放式产品。残留和污染物不能进行迁移。

1.冻干机清洁检验:风险分析(FMECA)
冷冻干燥机有间接产品接触表面:在冷冻干燥机内部的板层及其托架上储存托盘或西林瓶。
2.冻干机的清洁验证:几个定义。
失灵模式:某事物失灵的方式或模式。故障指任何可能发生的错误或缺陷,特别是那些影响客户的、潜在的或当前的。
可能的故障模式:每一个可能的故障模式,都不需要实际发生。他经常回答以下问题:它如何导致产品或流程失败?构成要素怎么会与规定的标准不符?
可能的故障原因:可以指定为每个故障模式的所有故障原因。
3.冻干机清洗验证:分析可能的失效模式。
前一批产品(A)的药物残留物(N°1)在溅出之后不能有效清洗,因此可以间接地转移到下一批待冻干产品西林瓶中(B)。
在先前清洗过的残留物中,微生物、内毒素或清洁剂(N°2)可间接转移到下一冻干产品的西林瓶中(B)。
清洁水的使用相对较短的时间内伴随着较大的流量,因此在公共设施的设计中必须充分考虑到其消耗。需要指出的是,CIP不太可能将足够的热量注入到冻干机系统中来实现CIP后的干燥,因此CIP后通常依靠SIP时的蒸汽能量来完成箱体的最终干燥。
cip并非解决清洁问题的万能方法。
因为大部分冻干产品是水溶性的,CIP可以从冻干机中除去产品,但是不太可能将胶塞中引入的硅胶从板层下表面除去。另外,任何外部污染的清除都是未知的。
与此同时,CIP并不能清除掉的胶塞,西林瓶或者玻璃碎片——应该在冻干机的排水管里加一个过滤器,这样可以很容易地去除掉。
基于以上原因,CIP应该在CIP之前进行目视检查,必要时在SOP中加入合适的清洁剂或溶剂定期手工擦洗板材下面。
一切清理活动都需要验证,CIP也不例外。
第一个是覆盖范围:应该通过核黄素和紫外荧光反应来确定覆盖范围。需要注意的是,应在“湿”状态下进行视觉检查,因为干核黄素荧光很不明显。
一旦确认清洗覆盖效果后,就可以开发清洁周期了,主要是通过调整清洗时间而非调节流量/压力。清洁效果的评估应通过取样擦拭,并对分析方法检测限度进行验证。排水电导率是假设清洗物质是可溶的,实际上它的唯一用途是确定清洗剂的去除。
清洁效果的验证验收标准是一个有争议的话题。可视清洁、取样和10ppm规则可能无法做为绝对标准,虽然说常见的标准是最小治疗剂量(MTD)标准的0.1%。将擦拭区域的污染外推到整个冻干机内表面的总面积的污染,进而假设在其在腔体内均匀分布于下一批次的所有产品。或者(更不严格地说),在板层之间的假设空间内使用修定的MTD。
综上所述,由于CIP的可重复性,其提供一个可验证、封闭、自动的清洗过程,允许使用适当的清洗剂(如有必要),降低了劳动力成本和可变性,并防止污染扩散到无菌区域或操作人员。
然而,CIP不应被视为清洗冻干机的唯一方法,因为CIP过程自身没有一个反馈机制来验证清洁效果,并且不能去除非溶解固体物体。出于这些原因,CIP应在开始时进行目视检查,以清除腔室内的固体物体,并在CIP循环完成后验证清洁的有效性。擦拭清洁验证是一个有用的定期辅助方法。